1年前,皖南滨江新城——池州,以总分第三的优异成绩,进入首批“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”行列。海绵城市建设涉及众多新技术、新工法应用,而老城区改造,更是业界公认的难题。
池州如何创新突围?
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,池州为海绵城市首批示范项目——齐山大道改造工程,请来了一位“医生”。
神秘橙色钢铁巨龙,助力池州海绵城市建设
“公路医生”精准施工,齐山大道巧“排”水
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,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需要时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并利用。海绵城市是一个整体体系,道路是其中的血脉。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来改造道路交通,首要原则就是变快速汇水为分散就地吸水,建成一条“海绵路”,解决马路积水。
齐山大道是进入池州市最重要的南北向道路,具有重要的交通功能和城市形象展示功能。但近年来,随着车流量日趋加大,特别是重型、超载车辆的增多,齐山大道部分路段出现坑槽和车辙、裂缝等病害,且遇大雨易积水。
“海绵路”改造与路面病害修复,势在必行。最终,曾为“神州第一街”长安街进行治理的“公路医生”英达荣堪重任。5月底开始,如橙色巨龙般的英达整形就地热再生机组驶上齐山大道,仅用了两周的实际工作时间,就让路面重展“新颜”,彰显“池州速度”。
施工现场的英达技术人员介绍,本次施工的难点就是施工时对于横坡、纵坡的调控,这对道路排水,即“海绵吸水”至关重要。施工前,英达工程师每隔10米就对路面横坡标高进行测定;压实后,还要再次进行检测是否符合设计高程,以保证路面径流顺利进入“海绵”,成为排水通道。
施工前后严格把关,严格执行经专家反复论证的1.5%横坡坡度
完工后的“海绵路”齐山大道遇首次检验:暴雨刚过却无积水,再不“看海”
减排212吨CO2,7680吨废料垃圾获“重生”
“海绵城市”,旨在综合解决城市生态问题。自古以来,池州便是“人类诗意栖居”的典型代表,“生态领先、环境居先”更是其“十三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。本次齐山大道改造,池州人更是做出了新的选择。
与往常道路维修不同,本次现场整齐有序,英达橙色机组驶过,路面焕然一新,没有漫天扬尘、刺耳噪音,更没有道路封闭与交通拥堵。家住齐景甲苑的夏先生告诉笔者,他还从未见过这样的施工,是特意前来围观,“真是想不到,如今修路这么机械化!”
英达热再生机组养护道路呈流水线式作业,行进速度高达4-6米/分钟
而英达机组最大的特点,是整个施工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沥青废料垃圾,将原来破旧路面的沥青混合料100%原价值循环再用,避免了水土污染以及再次开山采石对环境造成的破坏。
据测算,此次工程可减少有毒废旧沥青混合料排放7680吨,节约新沥青混合料4800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2吨,减少废气829965m³。
随着“公路医生”英达齐山大道的治理工程在雨季前顺利完工,生态池州再添典范之作。
英达专利热粘结技术,将摊铺层与下承层“焊接”成整体,抗剪强度大大提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