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中心

摘要:

1、“水损”是沥青路面大部分病害的“祸因”,每年雨季过后,更是病害爆发高峰期。

2、防止水损害最重要的是消除新旧路面之间的弱接缝、弱界面,改善路面的封水性能。

3、公路医生开发的沥青路面热粘结技术,经多项工程验证,在层间、接缝处形成的“防水屏障”,是治理水损害最有效的方法。


1水损害产生原因


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,80%以上“水损”与施工后新旧路面之间存在的弱界面、弱接缝有很大关系。


       1、雨水通过弱接缝或孔隙渗入沥青面层,沥青经水长期浸泡、浸渗,沥青与集料因粘结力下降,导致沥青膜剥落、集料裸露。


       2、新摊铺的沥青混合料与下承层存在较大温差,大幅削弱了碾压效果,使得两层间产生较多空穴,形成弱界面。一旦有水进入,在荷载反复作用下,产生巨大的动水压力,反复冲刷空穴周围集料的沥青膜,导致沥青膜破坏或脱落,集料松散,形成坑槽,随之加剧路面进一步破坏。


       每当雨季过后,沥青路面病害会出现爆发高峰,令管养单位叫苦不已,并存在极大安全隐患。

传统工艺施工后路面存在弱接缝、弱界面,雨水易从路面接缝处渗入,造成水损害,引发路病

水分进入弱接缝和弱界面后,在车辆荷载作用下,产生巨大动水压力,使沥青膜从集料表面剥落,造成各类路病



2、热粘结理论基础


 英达结合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以及多年就地热再生施工的经验,创立了沥青路面热粘结理论。即:实现沥青路面层与层之间真正的完全连续,就要保证上、下层沥青混合料接触部位充分压实,并能够相互嵌挤成整体。


英达热粘结技术基础是间歇式热辐射加热技术,该技术使热量充分渗透的同时,避免路面表层过热,确保加热深度和加热温度达到施工要求,保证热粘结质量。



3、热粘结的实现方法


消除弱界面  —  再生料摊铺前,将再生全宽度范围内完全暴露出来的下承层路面再次进行加热,将再生层与下承层通过嵌挤力牢牢焊接在一起,做到层间完全连续,保证热粘结效果,提高层间抗剪强度;

消除弱接缝  —  就地热再生施工时,设备加热宽度大于耙松宽度,使得施工接缝两侧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梯度为零,碾压时搭接位置两侧混合料均处于热的松软状态,可消除弱接缝,提高封水性能。


4、案例详解



广西柳州年降雨量大,每年雨季集中且持续时间长。常因雨水下渗造成城市沥青路面出现大量唧浆病害,并伴随着大量网裂和沉陷病害的发生。

为解决上述问题,柳州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采用了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对超过100万平米的城市沥青路面进行维修,改善原路面的封水性,减少了降雨对路面的损害。


施工结束后,业主委托第三方对路面进行检测。检测结果显示,英达就地热再生治理后的路面各项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,路面性能大幅改善。

再生施工后的路面与下承层间无弱接缝、弱界面,热再生芯样平均抗剪强度达到0.86MPa,是传统铣刨重铺工艺的3.2倍。

路面封水性能得到大幅提高,相比于传统铣刨重铺工艺,水损害类病害发生率下降93.5%。




如何处理局部病害,并能提高封水性能,

请继续关注相关报道……